自由時報 / 邱書昱
張先生經過手術後,聲音、手抖的問題都緩解。(記者邱書昱攝)
61歲的張先生受到帕金森氏症纏身將近20多年,手部甚至出現嚴重顫抖,影響生活日常,發病後期服用多種藥物卻無法控制,只好放棄以前喜愛的釣魚、繪畫。經過雙和醫院神經內外科團隊建議,採用羅莎(ROSA)手術機器人執行「深部腦刺激手術」,術後恢復良好,張先生感動地說,終於能夠自行打理生活起居。
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洪千岱表示,帕金森氏症是成年人最常見的動作障礙疾病,大約每1千人會有3人罹患,常見的症狀是手抖、四肢僵硬等,隨著時間變化病徵趨於嚴重;目前該症狀多以左多巴等藥物治療,初期接受藥物治療症狀能夠控制良好,但是到後期產生藥物波動及異動症,療效就會變差。
雙和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羅偉倫表示,「深部腦刺激手術」成功與否取決於放置電極位置的精準度,傳統立體定位手術精準度約在2到4毫米,誤差大多來自影像扭轉及定位裝置刻度變化;由於精準度仍可能有誤差,術後可能會引起患者臉部抽蓄、麻痺等副作用。
偉倫介紹,羅莎(ROSA)手術機器人是目前最精準的機器手臂,能夠由電腦自動控制機器手臂來進行手術,完全透過電腦精密控制,達到0.23mm的精準度,能夠在術前計算好,且不需要大開刀及反覆調整傳統頭架,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成功率。
羅偉倫表示,該手術目前健保已經核准特定情況下給付晶片、電池等耗材,自費大約30萬元。
洪千岱補充,「深部腦刺激手術」在皮下置放電極,但是國外統計仍有10%有感染風險,若嚴重感染不能使用抗生素,就需要拆除,通常能夠撐到3至5年。
雙和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羅偉倫表示,羅莎(ROSA)手術機器人是目前最精準的機器手臂,達到0.23mm的精準度。(記者邱書昱攝)